源自於平埔族Papora牛罵頭社的[牛罵頭]三字,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

或許僅是課本上出現一、二次的名詞,

但課本不會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更是承載了許多中部先人足跡的土地。


來訪清水數次,每次都想參觀的牛罵頭文化園區,

卻礙於時間不合或園區整修,而一直未能入訪。

在這幾次過程中,我們去了清水鬼洞、清水紫雲巖、清水文化園區,

吃了碗粿、爬了好幾次清水神社的參道石段,

但就是一直沒機會到牛罵頭文化園區一睹史前遺址Q口Q


這次中部新社賞花之旅,

梗君鐵了心的上網預約導覽行程,這次一定要進到園區!

  

來了清水許多次,

一直很喜歡這個小鎮的氛圍,

這是一個結合清代聚落、日治官舍與眷村殘留氣息的小鎮,

非常適合徒步與腳踏車在這遊晃。

 

牛罵頭遺址位於鰲峰山,是日軍坑道(清水鬼洞)的所在地,

       |台中清水|清水鬼洞!軍武迷不可錯過的日軍的戰備坑道 

著名的紫雲巖傍著山,醒目的自行車賽場在這裡,

想參觀牛罵頭園區,可以從著名的碗粿店前的階梯,

也就是過去清水神社的參道石階一步步往上,

但我們這次直接開車自表參道而至。

 

 
園區的所在位置在前些年是陸軍飛彈部隊,

所以目前所見所及,都是過去營區所建的房舍,

一進去便可看到平坦廣闊的廣場,

可以想見過去軍隊在此集合、踢正步的樣貌。

 

 
在日治時期,這塊土地為清水神社的所在,

但神社早已不復見,

僅留下兩只狛犬、幾座石燈籠的台座與微微傾頹的石柵欄供人憑弔。

 

 

 


清水神社的建立時期與其他神社比起來較晚,

早先這裡為地方街長所設的運動場,

1937於此建立[清水神社],或許與1937年展開的皇民化運動有關吧!(推測口吻)

 

(圖片來源:牛罵頭文化園區官網)

史前遺址的發現,也與神社的建造有關,

在建造過程中,史前文物陸續被挖掘出土,

正式的研究可追溯至1943年到大肚西緣與大肚溪北方調查的著名人類學家國分直一,

戰後留任的國分直一與金關丈夫持續調查,

而後有1970年代中研院的濁大計畫接力挖掘,陸續出土繩紋紅陶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戰後,地上的清水神社不意外地遭到破壞,

除了具有實質功能的石欄杆未被破壞外,

石燈籠的底座由於可作為軍隊[站哨]之用,

 

所以就這樣被勉為其難地保留下來,

但是頗具弔詭的是,何以最具神社代表性之一的狛犬也被保留起來呢?

根據導覽員所說其一原因是狛犬類似廟宇石獅,所以將就保留,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初只要有人想把狛犬移走,就會發生災難等怪事,

或許冥冥之中這兩只狛犬不願離開所在地吧?

 

 

 

所以索性不移直至今日,

姑且不論神怪事件的真偽,

這兩尊狛犬的倖存,倒也成為清水神社曾佇立於此的證明,

原本的狛犬是未上色的,

目前所見嘴角的鮮紅與眼珠的黑色,應是後來被作為石獅十被上的顏色。

 

  

狛犬後方的神社主體早已不復見,

但是房舍後面一處類似花園步道的區域,實為過去神社宮奉神明之所在。

圓形步道中間的巨石,據說是過去神社時期即存在的石塊,

與狛犬一樣,同樣也是想移也無法移走。

 

 

 

到訪之時,牛罵頭文化園區尚在整理中,

所以僅開放幾處供遊客參觀。

根據導覽員所說,目前很多珍貴的史前遺物,都保存在後方的冷氣庫房中,

僅拿幾件出來展示。

展示物品包括考古人員使用的考古工具、

日治時期街庄長的證書、台中海線著名的大甲草蓆(?)等等,

 

 

最具看頭的當然還是四件挖掘出土的文物。

 

 


三連杯的形狀最為特殊,

 

通常特殊的造型多半與祭祀宗教有關(自己認為),

其實其樣貌也像極了殷商時期青銅器的[豆]盤,

所以當導覽員試探我們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就吐出[祭祀]兩字。

三連杯之所以被稱為三連杯,

與盤面上三個連在一起的圓形凹槽有關,

或許是作為祭祀之時擺放祭祀物品之用。

 

旁邊擺放的現代紅色塑膠祭祀盤是館方為了作為對照教學所置,

千萬不要以為這也是文物啊!


與三連杯一同展示的是繩紋束腰罐,

 

看到這裡除佩服考古人員將所挖掘到的繩紋陶器碎片想像拼湊成完整實物外,

更佩服考古人員的考證與探究,

讓我們了解到這是古早牛罵頭人束在腰上的陶器。

 

館內深處展示的麻糍埔大陶罐,

 

是目前台灣中部所挖掘到的史前陶罐中直徑最大者,

目前專家多認為是作為蓄水之用,

而出土此陶罐的麻糍埔位於台中南屯區,此帶出土甚多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時期文物,

雖然與清水有段距離,但清水這裡除目前挖到最早期的牛罵頭外,

另外也有番仔園、營埔等文化層文物,

史前先人往來互動而未可知,仍有待專家學者繼續探詢。

 

另外館內也展示了麻糍埔出土的扁狀長形器具,

 

樣式與紐西蘭毛利族的巴圖極為相似,

或許也與南島民族的遷徙息息相關,

均是研究南太平洋史前人類遷徙的重要發現!!


另外這裡也發生一段小插曲,

當我們正與導覽員一同觀看大陶罐時,

一旁參觀的大叔大嬸民眾看了看館內展示的日治時期防衛團與協議員書時,

赫然發現上面記載的人就是大叔的伯父啊XDDD!!!!

而大叔本人過去兵役期間即於此服役,

種種巧合讓我們驚嘆不已~

   

 


離開小小的展覽館,

導覽員帶著我們到後方整件好的挖角區域,讓我們一窺考古人員所挖掘的窟窿~

樣貌完全以當初考古挖掘時的石塊擺設為基準,

 

 

看看這窟窿裡的大小石頭,該如何分辨這些不同的文化層與陶片、文物呢!?

不禁敬佩研究員們的專業哪!


導覽員也告訴我們,目前研究挖掘工作都同步進行中,

研究人員在挖掘之後,接下來的復原與考證更為艱辛,

而台灣各地考古地點都有劉益昌老師的身影,令人敬佩!

 

展覽室後方所展出的南勢坑土壤斷面,

 

也曾著各種零星散落的史前人活動的痕跡,

光是在整面有著大小不一石頭的土層中找到導覽員說的[宋代錢幣-大觀通寶、開禧通寶],

就耗了我們不少眼力與精力。

 

由於到訪之際,園區仍在整頓中,僅開放七號典藏室,

所以很多東西還沒有開放展覽,尚不能參觀,

非常可惜,只能先拍這一些照片紀念,

目前園區業已完成,下次有機會應該要再去看看才是!

 

 

 

園區右方靠山崖側觀景台,可居高臨下眺望小鎮風光,

更遠處是海與港,聽說天氣好時清楚可見。

 

邊緣的柵欄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神社石柵欄,靜靜的在這裡圍著這塊地近百年。

 

 
喜歡清水這裡的人文情懷與小鎮氛圍,

在參觀完牛罵頭文化園區之後,

我們又開車跑去建於日治時期百年學校--清水國小散步,

晚餐是當地著名的眷村牛肉麵,

在清水小鎮,處處有著時代與歲月留下來的痕跡,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arrow
arrow

    SweetF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