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大統假油、混油事件不斷延燒,
連帶引發了醬油問題的討論,
記得在九月去丸莊醬油參觀時,
在館員的介紹下,我們才知道原來現在很多醬油都是黃豆或化學調製的,
黑豆蔭油才是真正台灣傳統的古早味,
當時就下定決心便宜醬油少買為妙呢!
西螺除了西螺大橋最為出名之外,
怎能不提那條著名的延平老街與老字號醬油廠呢?
其中,又以丸莊醬油最為有名,歷史也最為悠久!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位於延平老街尾端,
招牌還滿好認的。
除了店面作為產品展售中心以外,後面的工廠部分有開放參觀。
雖然我們沒有事前預約,而且只有兩個人,
但是店內的員工依舊很熱心的帶我們參觀內部。
展售中心的後方就是觀光工廠,
下面那張照片的右邊牆上掛的匾額,其實是初代創始者創立時所使用的招牌哦!
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呢!
第一區是介紹丸莊醬油的發展歷史,
創始者莊清臨先生於 1909年在西螺鎮延平路成立了醬油工廠生產黑豆蔭油,
當時他把自己的姓「莊」字用紅筆圈起來,
此後便成了丸莊的百年商標,(日文的圓圈就是丸)
1914年,又成立了「莊義成醬園」,也就是「丸莊」前身。
1941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日本政府管制原料並成立虎尾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雖然此公司是交由丸莊的第二代經營者擔任社長,但是此時丸莊醬油也中斷生產。
丸莊醬油的正式聲名大噪是在1960年代,
當時在台北參加的商展以「西螺名產.丸莊醬油」為標語促銷,
成為第一家以產地名稱結合產品行銷的品牌。
比較有趣的是在1977年時為了避免富有日本風味的"丸"字遭到政治解讀,
所以當時名字曾經一度改成"圓莊"呢!(還好不是莊圓..)
看完了簡介影片與丸莊發展史後,
工作人員便帶我們到後方的醬油工廠參觀。
說是醬油工廠,其實就是醬油的古法釀造器具介紹與釀造流程簡介。
經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原來醬油還有分成純釀和速釀,
純釀醬油是把大豆、黑豆、小麥、米等,經蒸煮或以其他方法處理並經培養麴菌製成之「醬油麴」,
再注入鹽水,或加生醬油、醬油醪使其發酵、自然熟成。
古法手工釀造必須經過好幾道流程,而且需要數十天的時間,
但是一定得經過這樣的層層工法,才能釀成點滴天然好滋味。
這裡展示著各式各樣古釀醬油的器具。
製造天然醬油最重要的麵麴
好的麴菌可以確保培麴過程的順利,讓菌絲能紮實的深入黑豆內部。
有的釀造廠會自己培養麵麴,麴種也會影響醬油的風味呢!
氣候、溫度和水質是決定醬油好壞的重要因素,
西螺的好天氣與水質成了這裡製造醬油得天獨厚的利器,
而釀造師的調控對於醬油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
後方是醬油的曝曬場,
黑豆醬油的發酵需要充足的陽光曝曬,
180天的發酵過程是由陶甕自然調節,
白天穩定吸收日光晚上溫度由陶甕本身散出,
充足日曬與溫差穩定的地方才是最適合黑豆醬油的釀造。
工作人員打開了一甕讓我們看看內部構造,
並用小木棒沾了中間珍貴的醬油讓我們品嚐看看味道
古法釀造、還沒稀釋的黑豆蔭油味道非常純粹,
因為還沒稀釋所以很鹹,但是不是死鹹,反而帶著一種甘味呢!
參觀完觀光工廠後,我們到工廠的二樓參觀,
這裡主要就是展示過去丸莊所使用的實驗器材與莊家的生活空間。
從二樓天井看下去可以看到一樓的工廠
除此之外就是浴室、廚房、休息室與莊家老爺夫人的臥房。
臥房內還擺著古老的床呢!
參觀完丸莊,我們到店面的展示中心買了最頂級的螺光和螺寶,
螺光是醬油膏,螺寶則是醬油清,
這才知道原來醬油還有分等級啊!
較便宜的是用豆麥釀造,用黑豆釀的蔭油則比較昂貴,
螺光和螺寶都是頂級黑豆蔭油,
這裡購買的價格其實和外面定價差不多,不過刷卡有打九折,還滿適合當伴手禮的~
在外面買醬油時可以認上面"100%純釀造"的標記,
由台灣釀造公會所認證的純釀造醬油,避免買到化學調製醬油,
畢竟醬油是烹調過程中最常使用到的調味料,
購買時稍微用點心,這樣吃得也安心哦~
延伸閱讀
|雲林虎尾|虎尾小鎮一日遊-虎尾糖廠、鐵橋、中山老街、雲林布袋戲館、雲林故事館
************************************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丸莊醬油博物館)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
電話:05-586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