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伴隨著暑假的腳步來到,
六月底、初夏,天氣怎麼可以這麼好!
為了替庸碌的碩三生涯以及忙碌的補習班工作畫上句號,
梗君規劃了這次的北海岸宜蘭四天三夜小旅行,
而第一站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八煙聚落。
八煙聚落位於金山,所以梗君決定先來北投載我,
翻過陽明山的擎天崗再往馬槽、金山的方向前進。
先到擎天崗的夢幻湖附近走走吹吹風,
耀眼的陽光、蔚藍的天空,還有朵朵白雲,
突如其來的風兒將擎天崗山頭那高高的草兒吹倒。
湛藍的天空映襯著青翠的芳草順著風向彎著腰,
豁然開朗的景緻讓人心情怎麼樣都舒暢。
其實以上都只是我想表達天氣很好很開心而已
沿著陽金公路翻過了陽明山、抵達盆地以外的另一側,
走過長長的馬槽橋,梗君本來想帶我去吃路邊還不錯的炸蔬菜,
可惜攤家正在準備中,尚未開賣。
所以我們索性直接前往第一站目的地:八煙聚落。
八煙聚落位於陽金公路旁,礙於地形緣故,聚落本身沒有提供停車場,
所以我們把車停到陽金公路另一側的綠峯溫泉渡假山莊附近。
如果非開車族也不要緊,這裡也有公車行經,
在公車站牌旁就是八煙聚落的入口了哦。
八煙的確切位置是在新北市的金山,
嚴格上來說仍屬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
過去這裡也是魚路古道所行經的聚落所在。
"八煙"名字的由來,源於這聚落附近的硫磺孔,
小山丘上冉冉上升的硫磺氣,讓這裡看起來就像有八道煙不斷的延綿天際,
因此有"八煙"的名字出現。
聚落的歷史可溯及清代,
魚路古道的行經,使這裏漸有開發,
這裡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保有傳統開墾的遺跡,
由於處於內山,難以自外地運送龐大的材料,
居民便利用在地自然資源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地發展出各式各樣的住屋、水圳、水梯田等生活遺蹟。
近年來由於金山一帶推廣種植甘薯,
加上當地人口老化、砌石水圳的維護管理不易,
使得當地渾然天成的水梯田面臨由水耕改為旱作、
農田施用農藥、圳溝遭到水泥化等危機,
於是前些年部份有志之士乃發起保育行動,
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於2009年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
隨即展開生態復育等工作,復原這個美麗而遺世獨立的小聚落,
由於復育工作的順利,使得生態愈趨於平衡,
近兩年來八煙聚落也漸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人間仙境。
沿著聚落的入口坡道前進,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特別景觀是八煙聚落的洗滌池。
在過去,平地會打水井以取得水資源,
而山區聚落多以引水方式取水,
洗滌池的水引自源源不絕的山泉水,是當地居民清洗蔬果衣物的重要地方,
偷偷看洗滌池後方,原來出水口上方是個蓄水池,
而水源也是引自他處。
出水孔的張大嘴模樣十分逗趣可愛,
簡單的造型也多了樸實的原始風味。
雖然外頭太陽大溫度又高,但山泉水卻非常冰涼沁心。
偶然間在洗滌池旁看到的美麗飛蛾
青色的身體、靛色翅膀與對比的黃色條紋,斑駁而美麗。
洗滌池不遠處有個保存十分良好的砌石屋。
這樣的屋子乃自於這裡原本就擁有的石塊,也就是陽明山的火成岩
居民將巨大的火成岩石塊,砌成適宜的大小,
巧妙利用石塊之間的重力與摩擦力量,以包心砌石的方式建造房屋。
據說建造出來的房子冬暖夏涼,舒適宜人呢!
在八煙聚落附近到處可以看到籃球架,
今天剛好有一個團體來此參觀,所以居民正在洗菜煮飯準備風味餐,
而參加導覽似乎會贈送一個斗笠呢!
石砌屋往下走,是八煙出張所。
八煙出張所是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租用老民宅所設立的在地服務所,
根據導覽解說,日文中"出張所"的意思為"在地服務站",
是基金會為了深化八煙聚落的駐地服務,展示八煙特有的人文與生態,
並提供當地居民討論與聚會的場所,乃租用此空間,
不過其實出張所通常是屬於行政機關,
是給予行員出差辦公時的機關,
所以"出張所"與這個地方的實際功能其實好像不是很相關,
而且其他比較有名、類似的名字像是台南安平的夕遊出張所等等,
其實也都不是原本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出張所,
不過很多地方為了深化觀光,老愛取個外文名字感覺比較響亮,
而且對於生態基金會的人而言,從都市到遠在深山的八煙,也像是出差吧?
八煙出張所裡面的格局,保留了原有的砌石樣貌,
裡面展了一些先民所使用的日常生活器具,
像是製作粿類的木頭模型、石磨等等,
除了展覽空間,這裡也作為生態教室之用,
配合近年來台灣文化界很流行的"老屋新利用"模式,
為這棟傳統的砌石屋注入新的活力。
走出屋外,在田邊看到一座涼亭與水圳溝渠,
梗君說很像以前的人洗衣服的地方呢!
在八煙聚落,到處可以看到蒼綠色的山巒下青翠的田野,
不時會有農人穿梭其間忙碌著,
對於訪客的注視倒也泰若自如。
居民利用土地種植各式各樣不同的農作物到花田,
瑪格麗特、絲瓜、蔬菜,充分利用每一分土壤以及八煙甘甜的水源。
路旁用竹竿與衣服撐起的簡易稻草人,
樸實自然的風貌顯而易見。
夏天正式菅芒花含苞之際,
一個個橘色像是熱狗叉在樹叢間的感覺,非常奇妙。
走在田野間的小路,不時可以看到一旁溝渠,
清澈見底的泉水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
據說復育後的八煙的水質非常好,
好到螢火蟲氾濫、好到隨便居民家水龍頭打開都是螢火蟲的卵,
螢火蟲是必須在水質乾淨、生態良好的地方才能生存,
可見這裡的環境之良好!
一旁的告示牌像是告訴人們穿山甲出沒,
其實不只穿山甲或螢火蟲,據說水源經過改善、生態逐漸復育之後,
原本原生於此的動植物都回來了,
據說光蛙類就有台北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中國樹蟾、小雨蛙、古氏赤蛙,
甚至還有對水質要求很高的褐吻蝦虎呢!
位於大樹旁的古老石砌三合院也是保存得相當完整的建築,
這棟三合院祖厝是八煙聚落居民的精神中心,
據說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
古老的石砌磚牆是居民共同的歷史記憶。
既然來到八煙,絕對、一定不能錯過的當然就是"水一方"。
八煙之所以被生態保育團體與林務局重視,
除了這裡保存良好的環境以外,還有它保有了北臺灣少見的水梯田。
梯田不難見,但是水梯田目前在北台灣已經相當罕見了,
這與產業變遷與都市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八煙的水梯田乃是古早時代開墾時為了因地制宜、配合地形而建造水圳渠道所形成,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化以及產業改變影響,
許多水梯田轉為旱作,原有的水圳乾涸,也間接影響生態循環。
水一方這塊農田恰巧位於梯田邊緣,
從裡面的角度望過去,
就像在群山的圍繞當中,水向著開口處落下,與天際線融合一起,
這裡的水非常乾淨,
乾淨到連腳印都看得一清二楚!
不時可以看到甲殼動物緩慢爬行於其中,
照片這樣看起來,水清澈到毫無存在感!
其實據說這塊地的主人原本將這裏拿來種植杜鵑花,
在基金會承租下這塊地之後,便將外來植物去除,引水注入,
沒想到居然形成如此渾然天成的美景!
根據導覽員說法,水一方上這些巨石塊、樹木等等都是原本就有的,
而先前的地主也沒有將他們剷除,
沒想到這些原本就駐立於此的石塊與樹木居然能夠構成這樣的景觀。
溝渠是八煙的重要特色之一,
古早居民發民了各式各樣的引水灌溉法,
包括了以架空方式引水的浮圳,
以及以之字方式自高處引水,現在已經非常少見的三層圳,
這些景觀經過復原,砌石水圳與水梯田已經是當地居民與生態環境共存共榮的生活方式。
在水渠邊看到的藍蜻蜓以及紅蜻蜓,
蜻蜓也是在水質純淨的地方才會生長呢!
水為八煙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據說無論晴雨、無論夏冬,八煙的天然生態都會有著不同的美麗,
或許可以說他遺世獨立,也可以說他舉世皆濁我獨清,
在都市人眼中的桃花仙境,其實對這裡的居民而言卻是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情景,
與大自然間的合諧共存,在現今社會居然變得如此困難,
八煙將"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徹底發揮,
砌石、梯田、水、八煙,人類的生活與自然生態融合,
毫無斧鑿的渾然天成,正是八煙的最佳寫照。
***************************************
八煙聚落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重和里三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