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頭城民宿的路上,
梗君突然想到他還有一個口袋景點-津梅磚窯,
這個地方位於他來宜蘭開車常常會經過的某個橋邊,
可是卻完全不知道附近有這樣一個古蹟存在。
宜蘭好山好水人盡皆知,
而在宜蘭市區的宜蘭市北津、梅洲、茭白、新生一帶,
土壤黏度高,是製磚的上選原料,
因此自日治時期開始,這一帶便成為紅磚的重要產地,
由於窯廠林立,當時被稱為被稱為是「磚仔巢」,
因此地方人士以「九窯半」形容當年磚窯營運盛況,
這榮景直到1980年代才全部停廠,目前只剩下津梅磚窯。
從遠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醒目的煙囪,
津梅磚窯廠位在社區民居中,
跟著指標走,看到附近一些邊坡圍牆畫著可愛的彩繪。
深深的覺得宜蘭真是個古蹟保存和社區發展都發展得很不錯的地方呀!
不過其實我們走錯邊了,跑到人家的田地繞了繞,
就是找不到接近磚窯廠的入口........
原來入口在另外一側,
因為我們去的晚,所以沒看到什麼遊客。
看得出來是保存得很良好的磚窯廠。
這個磚窯廠為目仔窯,又稱登窯。
(另一種形式為八卦窯,是的,就是被苗栗王劉縣長拆掉要蓋土樓的那種八卦窯)
所謂目仔窯指的是像目字形一目一目(一室一室)一列排開,
越往後就越高,各目均可各自燒烤或取出,其中排氣孔相通,最後面是排煙煙囪。
目仔窯通常是依山而築,或在平地把第面逐步墊高,
使之成為一個傾斜面,在傾斜面上往上築窯室,
通常分成燃燒室、窯室、素燒室和煙囪,窯室約5至12間左右。
磚窯為磚造拱頂,地面為磚面,
磚窯與煙囪結構街保存完好。
從竹編窗可以看到另一側的窗口,
磚窯廠的空地旁還放著台車與鐵軌,
應該是過去運送紅磚所使用的。
紅磚牆面上的鳥喙很顯眼,
其實是以前磚窯屋頂的排水孔哦!
喜歡日治時期建築的原因,
在於他們有很多小地方與小細節都裝飾得很美~
紅磚砌成的磚窯廠燒了半世紀的紅磚,
宜蘭這邊多少紅磚是出自這兒呢~
很喜歡宜蘭地區自然風光、歷史人文與社區發展相互連結的情調,
交織出蘭陽平原的獨特風情,
也難怪梗君說若要養老的外縣市,以宜蘭為首選啦~
************************************
津梅磚窯-宜蘭磚窯廠
地址:宜蘭市北津里津梅路74巷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