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南邊有個極具歷史的景點--金門古城與明遺老街,
明遺老街號稱金門現存最古老的街道,也是我相當期待的景點之一。
金門城過去曾經是金門最熱鬧的大城,但身世坎坷的它,如今僅存明遺老街可供憑弔,
原本的東門、西門、南門與北門都在國共內戰時因應防禦工事需要而拆除,
我們現在看到的城門都已經是後來才修復的了。
金門城-東門
在唐宋年間,泉州為中國對外貿易大港,船隻經金門(時為浯洲嶼)出航,
不過在元末明初時,受到海盜侵擾海岸影響,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受命於福建執行防倭工作,
之後於金門城射干戶所築城設防,當時全名為守衛金門干戶所,
簡稱金門城,為金門商業與軍事中心,而當時原名浯洲也改為金門。
清代初期,鄭氏勢力曾與清兵在此攻防,清兵攻佔金門後,
遂採墮城毀屋的遷界工作,金門城的衰微即從此開始。
接著過幾年後,清廷改於後埔一帶設總鎮,
1682年改設鎮總兵,金門城城傾,人煙稀少,遂將署衙也遷到後埔,
金門城物逐漸沒落,反而現在金城一帶興起。
雖然後有金門酒廠設置,但是商業重心早已轉移,金門城也不復當年風光,
原本在國共內戰中被拆除的城門雖已修復,但卻失去了那分古樸的歷史風情。
金門城-北門
明遺老街位於北門附近,從北門登高望遠可以看到全貌
因為是剛修復好不久、剛開放的新景點,加上遠離熱門景點區,所以這裡顯得格外寧靜。
站在杳無人跡的古街道前,閉上眼,
幻想著那隨著歷史洪流一同消逝的人聲鼎沸,
曾經的喧騰,如今的荒蕪。
這棟黃天佑紀念館是建於1930年帶的番仔厝,最特別的地方是可以住宿!
本來梗君想訂這裡的,但因故作罷。
人去樓空的牆面,不同時期留下的幾個印痕,證明曾經駐足於此的記憶
離開安靜的明遺老街,我們繼續尋找西門與南門的蹤影。
從北門出發往南走,很快的就可以看到南門的牌樓,
不過南門的另一側是金門酒廠,不是可以隨便進入的地方。
比較特別的是左側有間葉華成古厝兼金門高梁酒史館,
這棟佔地廣闊的建築,格局為二落燕尾脊加左右突歸及左右護龍,
是金酒的創廠大老葉華成的故居。
門口的葉華成雕像
從古厝旁的小徑往山丘上走一些,可以看到文台寶塔,
建於西元1387年,是明代附近海域船隻的航行指標。
寶塔旁有個小攤販在賣葉氏酒釀蛋,
充滿高梁香氣的茶葉蛋,非常值得一試!!
從葉氏酒釀蛋小攤的步道往前走些,即可來到古人觀海的高台。
這裡被稱為「虛江嘯臥」碣群,進入石刻群前可於右側巨石後方見到「賓石」。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的資料,
所謂「虛江嘯臥」碣群,以明代駐守金門的千戶俞大猷所題之「虛江嘯臥」為中心(嘯臥亭),
自明‧嘉靖十四年至清‧雍正六年(約1535—1728年)圍繞於周邊之明、清石刻。
除俞大猷所題「虛江嘯臥」四字外,當中包括了:
■ 大觀:燕山朱杰題,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楷書。
■ 如畫:總兵呂瑞麟題,清‧雍正六年(1728年),楷書。
■ 砥柱:無落款。
■ 觀海:明‧萬曆三年(1575年),趙有開書。
■ 虛江嘯臥亭題記:副千戶楊弘舉題,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燕山朱杰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鐫,行書。
■ 汪洋滄海詩:副千戶楊弘舉題,書「汪洋滄海,波浪怒來,我有片物,揮之使迴」。
■ 登浯洲金門城南嘯臥亭詩:晉江縣丞丁一中題,明‧隆慶六年(1572年),行書。
因為拍照這天是陰天有霧,能見度不是很好,
但是依舊可以看到海上的一葉扁舟。
離開了古人登高望遠的虛江嘯臥觀海台,
我們又到了西門,西門看起來小巧簡潔許多,靜靜的座落在民宅旁。
比較令我們驚奇的,是由於西門所在位置較高,
因此可以從城門眺望遠方的大海。
但是!最可惜的地方莫過於視野被前方那棟新建案擋住了啊啊!!!
換個角度,視野好了一點,
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能從城門直接俯瞰平原,會更有味道~
雖然四個門都是近年才重建,但是金門古城獨特的寧靜與孤立,
讓他那囂騰一時的過往歷史更顯得對比,
我還滿喜歡這一代的安靜,漫步在金門古城區的街道,更能感受到洗盡鉛華後反璞歸真的面貌。
延伸閱讀
|金門金城|霧島浯島,金門行*南角行旅-翟山坑道、歐厝、古崗樓
|金門金城|霧島浯島,金門行*水頭聚落-富豪聚集的僑鄉-得月樓、僑鄉文化館、金水國小
|金門金城|霧島浯島,金門行*金門古厝民宿-戀鄉情水頭37號-溫馨的感覺像家一樣
*******************************
明遺老街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大古崗
南門/金門酒廠/葉華成故居
地址:金城鎮舊金城68號
文台寶塔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金門城南磐山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