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除了扇形車庫以外,其實市區還存有不少美麗的日治時期古蹟,
像是位於民生路的原彰化警察署、彰化鐵路醫院、彰化市公會堂,
以及近年來陸續整修完成的武德殿等等,
這些歷史建築雖然距離不遠,但是僅仰賴徒步仍有段距離,
有了Ubike以後,就能夠輕鬆自如地穿梭在半線城中,尋訪前人所留下的的磚瓦遺跡!
彰化不老泉可不是保養品,而是建造於日治時期的舊水源地的慢濾池與清水池,
不老泉位於離市區稍遠的位置,
大約在八卦山的山麓,坡度稍緩,但是得稍費點力,
不老泉就在自來水公司的後方,
雖然是假日、我們又沒預約,
但是口頭問一下警衛後,便欣然同意讓我們隨意參觀。
轉個彎抵達後方,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彷若歐洲傳道院般的灰白色磚牆及鋼筋混凝土柱樑建築,
特殊的造型,讓人聯想到吸血鬼住的古墓,誰會想到這是蓄水池呢?
這片彰化市慢濾池與清水池的歷史,可從彰化市的自來水發展史來看。
明治30年(1897年)2月,當時彰化衛生組合先是設置鐵管,
將八卦山山麓湧泉送到彰化支廳與彰化公學校前(現在彰化市中山國小),
並且設置水槽與給水栓以供應市街部分用水。
到了明治37年彰化支廳開始規畫正式的自來水系統,
並於明治39年5月正式動工,水廠設在八卦山山麓。
建造工程於明治四41年完工,於同年4月1日開始供水,
後來因作為水源的溪水受到汙染,於是便於大正2年建造慢濾池與清水池來過濾,
其工程在隔年完工(1914)完工,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彰化不老泉。
「不老泉」名稱由來,即是因為當年水引貓螺溪水,
因泉水源頭無名溪水源源不絕,於是時人將之命名為「不老泉」。
這座不老泉除了淨化溪水外,隨著彰化人口的增加,
1926年興建貓螺溪水第二水源地時,也將這裡集到的水源送到山上淨水場過濾淨化,
可見這片濾水池可是背負了整個彰化市區的用水淨度,責任重大呢!
即使現今不老泉只剩下加壓調配水量的功能,
但是其具備的日治時期現代化的代表性,卻是那樣地不可抹滅。
蓄水池外觀鑄以巴洛克建築的特徵,
巴洛克建築的特徵在於其建築外部立面通常有戲劇性的中央突出部分,並且大量使用裝飾品
不老泉的兩座拱門山牆,搭配兩端柱頭,看起來相當特別,
不過裝飾倒也沒有華麗到很離譜的地步。
其中一座刻著「不老泉」,另一座則刻著「地靈釀出甘漿」,
內部門柱上有當年再擴建時刻的「大正三年完工」字樣,
當年水公司是從「不老泉」門中抽水過濾,
再送至「地靈釀出甘漿」門慢濾池以砂石過濾城淨水,以供應民生用水。
現在山牆上的字樣顏色明顯與他處不同,八成是之後才修補上的吧?
蓄水池上方覆蓋了翠綠色的小草
周圍的植物讓這裡充滿綠意
走到後方可以看到一間可愛的小屋
好像身處歐洲哦!
充滿西歐情調的小磚屋,難怪會成為彰化市區熱門外拍景點,
尤其難得的是,他的門居然還是舊式木門哪!!
可惜玻璃部分應該有替換過,
不過能夠保存如此,實屬難得,
大概也是跟這裡的建築群既遠離市區,又具有某特定功能的緣故,
戰後才免於被拆除的命運吧?
簷下的小蛇,態若自然的屈身居於廊下,像是在躲著烈日般,
或許也說明著這兒的人煙較稀吧!
獨特的建築外觀,加上與世獨立於郊區一隅的孤立感,
讓這裡成為彰化歷史十景之一,
彰化除了古廟以外,也點綴著歐式風格,
這座巴洛克風格的蓄水池似乎也是許多人婚紗外拍的首選,
來到八卦山,除了大佛,不妨來探詢一下古老蓄水池的遺跡吧!
延伸閱讀
***********************************
彰化不老泉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二段1號
開放時間:自來水公司開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