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冬的中部之旅,原意是為了到八仙山附近賞楓,

不料楓葉沒見成,反而來到松鶴部落享用鱘龍魚大餐。

松鶴部落位於大甲溪左岸,為台中通往谷關之路必經過的途中,

不過,車流往往與部落遙遙相望,為河流所切斷,而以一座紅色拱橋-松鶴橋相連兩端。

 

這彷若遺世獨立的小部落,

事實上在日治時期曾因鄰近於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的八仙山林場而喧騰一時!

松鶴部落,以前又稱古拉斯,沿用於日據時代之"久良栖",

這裡主要為泰雅族原住民聚落,泰雅族人之命其為德芙蘭,

意為水源豐沛土地肥沃、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戰後後,因大甲溪常見很多白鷺鷥在覓食,遠望有如白鶴在飛舞,故被更名為松鶴,

 

其實不管是德芙蘭抑或松鶴,都再三表示這是個美麗、水草豐美的地方哪!

 

在冬天乾涸的河床上,

僅見滾滾砂石。

 

經歷過九二一震災,災情慘重的松鶴部落,

近年來漸漸復甦,

但幾棟為泥沙所覆蓋的平房,似乎訴說著:時間會沖淡淚水,但沖洗不掉那深刻的傷痕。

 

初來訪的我們,為找尋那埋藏林間的林場巷,而驅車隨處亂晃,

1910年,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展開一連串的理番政策,

使得八仙山的林木資源被日本人所發現,

調查後發現,八仙山林木雖寡於阿里山,但是品質卻更為精良,

加上緊鄰大安溪與大甲溪,運輸的便利,開發價值高,

因而促使總督府著手開發八仙山林場,

於1924年興建一條運材鐵路,從八仙山林場的加保台站直達豐原,

並在豐原設置木材儲運池(類似羅東林場那樣),將檜木集中後,再轉運到日本。

 
 

其中,森林鐵路那位於松鶴部落上方的久良栖站,在當時是便伐木運材的重要據點之一,

許多許多擔任檢材、登錄的工作的日本人,便在此興建許多官舍與房屋,形成現今所謂的林場巷。

 

開著車子尋訪日人踏足遺跡的林場巷,卻怎樣也找不著,

原來那排宿舍群不在最熱鬧的街坊巷弄(熱鬧是相較於罕無人跡的山林而言),

也不在鋪著完好柏油路的嶄新寬闊馬路,

而是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巷子當中。

拐進去後,瞧見一排應是還有人居住的日式建築,隨口問了正在清掃落葉的歐巴桑,

方才知道林場巷位於下方樹叢的小徑當中。

 

在尚未進入林場像日式宿舍群之前,

這排顯眼的淺藍色木造屋,獨特的造型倒也吸引了我的目光,

其中這間建築形式,更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果不其然地,這排淺藍色屋舍其實是過去林業鐵路久良栖站的殘存遺跡之一啊!

林間鐵路早已隨著伐木的停止而消失荒廢於荒煙蔓草當中,

這僅存的車站屋舍,卻因為他的殘存價值,而被保留了下來。

 

沿著為芭蕉葉所掩蓋的小徑而下,第一眼所見是間完好的日式建築,

不同於上方淺藍色建築或下方連在一起的成排式,反而獨自座落在斜坡上。

 

下方基座以水泥與磚頭砌成,上方的主體構造則以木材完成。

這棟建築大概也是相較之下保存較為完善的一棟,

雖然早已無人居住。

 

靠近點,彷彿聞得到陳年檜木香,

不遠處有座小鐵皮搭起來的小屋,看來應該是過去的茅廁。

 

沿著小徑往下走,

不到十公尺處,即可看到下方的日式宿舍群。

兩行木造建築,成排相望,而成為一條小小的林場巷。

 

位於斜坡較上方的上排屋舍,每戶門前種了一株櫻花,

是否為過去日人思念故土而手植?

又或是近年來那曾經興起、又半途而廢的"促進觀光"所栽?

 

走在林場巷,閉上眼,

在六十年前,

這裡曾有著穿著工作服、燈籠褲、圍著圍裙的女人拿著鍋爐穿梭其中,

一旁穿著浴衣的小孩正坐在屋前丟沙包...

啷噹的腳踏車鐵架與輪胎皮碰撞磚石地板,是在林務局上班的丈夫回來了,

這樣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

但也隨著物換星移而人去樓空。

 

其實在戰後,隨著政權的易主,

林務局接管了原本日本人的事業,

之後隨著林場的停止運作以及中橫公路的貫通,原本林業鐵路的運輸功能逐漸被取代,

大約在1960年代左右,風光一時的鐵道陸續被拆除,

而沿線的日式木造小車站也跟隨著產業的興衰逐一消失在時間的漩渦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原本在沿線車站工作的員工,被輾轉安置到久良梄站的日式宿舍中,

這兩幾排日式建築成了老員工安身立命的場所,也意外地將這些屋舍完好保留下來。

不過可惜的是,當局本身對於這些地方多年來多充耳不聞,

居民保留了日式建物,雖多少也構成一些建築上或格局上的破壞,

但是這些小規模破壞,卻遠不如當局的遷徙命令以及拆除行動。

根據網路資料顯示,林管處不但要求原本居住於此的老員工及其後代限期搬離,

更著手拆除原本完好的屋舍....。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林場巷,是經過一番折騰,經由居民以及社會團體的斡旋之後才得以保留下來的遺跡哪!

 

比較令人不解的是,遽聞林管處對於這片宿舍並無特殊規劃,但卻要求居民遷徙,

居民搬走後,人去樓空,而這片屋舍卻也任其荒廢,

這類情形好像很常見:

號稱要推廣觀光、推展文化,卻沒辦法妥善安排歷史建築群的規劃,

再三仰賴民間團體與社區的支持,

尤其顯見於日治時期的遺留建築當中,

或許這就是執政當局對於歷史記憶的刪除或保存與否吧?

 

磚頭縫隙探出頭的蒲公英,

總是讓人感受到植物堅韌的生命力,

是否也跟這幾排日式宿舍群一樣,靜靜地等待故人的歸來,

又或是隨風飄散,把這裡的記憶散播到山下、散播到海外,耆老的記憶與灣生的腦海,

然後消逝於歷史的字裡行間,成為一道淺淺的刻印,然後為世人所遺忘?

 

延伸閱讀

|台中和平|初冬*谷關湯之旅*白冷冰棒、白冷肉包.停下來吃點心 

|宜蘭三星|北橫漫遊-坐落田野間寧靜質樸小車站*天送埤 

***********************************

松鶴部落*林場巷*

地址:台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林場巷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SweetF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